徐港电子导航与GPS强强联合 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2012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布会召开,标志着北斗产业化正式开始,也拉开了北斗导航与GPS竞争序幕。在车载导航市场中,美国GPS卫星定位系统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令人咋舌的市场占有率,但并不说明它是一个完美的产品,相反,GPS依旧存在众多明显的缺陷。北斗导航作为后起之秀,其拥有的新兴技术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让北斗导航拥有可以与GPS一较长短的资本。在国内车载导航市场上,深圳徐港电子全球率先推出的北斗车载导航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权威检测,吹响了北斗导航与GPS在市场上正面交锋的战斗号角。
北斗导航的优势
功能方面,北斗导航同时具备定位与通信双重功能,无需其他通信系统支持。而GPS、GLONASS均只有单一的定位功能,如果要通信,需要借助其他通信系统。范围方面,北斗导航复覆盖范围较大,24小时全天候服务,没有通信盲区,GPS存在许多通信盲区。
北斗导航拥有独特的中心节点式定位处理和指挥型用户机设计,它不仅能使用户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还可以告诉别人自己的位置,即北斗导航实际上同时解决了“我在哪”和“你在哪”的问题,特别适用于需要导航和移动数据通信场所。
北斗导航系统为自主设计,高强度加密设计,适合关键部门应用,特别是集团用户的大范围监控与管理。
在成本方面,由于北斗导航系统的特性,接收终端无需铺设地面基站,用户终端相对便宜。
与GPS相比之下的劣势
GPS系统占据了中国卫星导航产业90%以上的市场份额,且系统建设相当成熟,产业链配套完备,产品性能也较高,兼容北斗面临着大规模推广的压力。北斗芯片虽然已有不少可量产产品,但相比GPS芯片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特别是在大众应用领域,北斗芯片体积功耗还待持续改进,产品价格也存在下调空间,产业发展面临着产品升级压力。
不同企业北斗产品规格尺寸等参数不一,产品检测认证标准也不统一,产业发展面临着规范化的压力。全国不少地方均在大力推广北斗产业,但其产业发展重点雷同,未能充分结合本地资源禀赋,难以发挥区域分工与协同效应,产业发展面临着科学规划的压力,这些都对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的健康成长带来了隐忧。
进退自如
根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估计,2015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至2020年,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而同时,在国家重大示范项目的推动下,北斗的应用领域也将得到快速拓展,将实现从目前的国防、行业等专业应用逐渐向以车载导航、LBS为主的大众应用领域过渡,带动着北斗用户规模量级的快速提升,推动着北斗产业的真正成熟。
在车载导航市场,北斗导航与GPS也不是一味的竞争求胜负。北斗配GPS的双模车载导航也成为车机市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双模车机弥补了两套定位系统的不足,北斗卫星定位模块作为外设配件用户可以灵活选用,减轻了用户的购买压力,降低了北斗系统的使用门槛,有利于推进北斗系统民用的进程。在高架桥、一天线等恶劣的环境下,路测实验已经证明,北斗/GPS混合的车载导航更具有优势,其精准性和收星强度直逼GPS。
与GPS在市场上的竞争,北斗导航进可攻退可守,并不被GPS的市场占率吓阻。国内企业对北斗导航也抱有充分的信心。优秀企业如北斗星通、徐港电子均在技术和产品上有过突出贡献,极大的推进了北斗产业化进程,为用户提供了优秀的北斗导航产品。根据市场和企业的反馈,我们可以知道精准导航的时代已经来临,北斗导航将带给消费者更棒的体验,有媒体将此称之为“大北斗时代”。
2013年9月13日
POI数据/128M缓存 e道航V870导航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