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汽车音响产业发展迅速 各大企业纷纷加快发展步伐
2002年,全球汽车购销热潮开始向中国市场转移,2002年的全球汽车总销量达到6000万辆,汽车音响全球总销量达到7200万部左右,汽车音响更新换代和升级出现热潮。中国市场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大市场,2002年汽车销量有望突破300万辆,轿车销量将达到90万辆左右,而汽车音响销售额接近28亿元人民币。汽车音响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和汽车业保持着同等的增长速度。中国成为新的汽车工业和相关产业市场的重点。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以前,日本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音响生产基地和供应商,主要从事中高档汽车音响的研发与生产,撑握汽车音响的核心技术,日本的Sony、JVC等公司长期从事汽车音响业务,在行业里的品牌地位比较稳固成熟。到80年代中后期,随着全球经济的滚动发展,全球汽车音响生产基地开始由日本转移到韩国、新加坡等东亚、南亚的新兴地区。90年代,汽车音响又从亚洲“四小龙”登陆上岸,进入中国内地。
至今,几乎所有的国际知名汽车音响品牌在中国市场都有他们的“身影”,而中国本土品牌几乎为零。
国产品牌开始觉醒
有一个不可忽略的数据:在中国市场,接近30亿的汽车音响市场份额,国外品牌拿走了产品80%—90%以上的利润,而加工企业得到不过10%甚至相当微薄的利润。中国自主品牌的缺失,致使中国汽车音响业的产业利润均被国外品牌瓜分,代理商在代理中掌握了一整套技术,形成一批优秀的技术研发团队和市场营销团队,开始独立运作市场。由此,中国本土品牌逐渐兴起,形成Freeway(飞韵)、超音、瑞升、博图、万华隆等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这种力量的兴起,无疑宣布了在一个可以称为偏锋产业的汽车音响领域开始了新的市场角逐,原有的市场体系格局将被打破。
国产品牌的崛起,需要各种环境和因素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但汽车音响行业对业外人士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包括媒体,电视台、电台、报纸、杂志、网站等普遍对汽车音响了解不多,对行业的市场行情、发展势态及市场营销状况的认知、分析、判断和决策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相关研讨、报道更是十分匮乏。业外人士对汽车音响的了解就更陌生了。而业内人士对汽车音响的了解、认识多从经验里获得和感知,市场化、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市场营销行为和体系还是一个空白。这就是造成汽车音响行业营销缺位的根本原因。
本土势力借机发挥
2001年春天,当人们仍在疲软地谈论IT、彩电等毫无意义的花边炒作新闻时,香港联邦公司和侨洋国际公司联合注资3000万港币,成立天缘电子有限公司,创建了自主品牌Freeway,总经理吴宏称要建立中国汽车音响品牌帝国。曾经是日本品牌代理商的吴宏认为,本土品牌的发展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网络优势这一面,更应该走研发、生产与销售一体化的现代企业之路。在2001年、2002年的中国汽车音响市场,通过OEM而来的品牌比比皆是,不少所谓的国产品牌没有自己的生产线、研发技术、人力资源、营销理念,它们采取炒货、抄货等手段,搅乱了原本就无序的市场。这样的品牌昙花一现地从行业里消失,在很大程度上给市场带来十分恶劣的影响,一提起国产品牌,经销商往往就皱眉指责、埋怨。
长期以来,汽车音响行业缺乏灵魂人物,缺乏行业中坚人士,商家之间彼此采取低级别的竞争,缺乏基本的诚信、营销准则与商业道德准则,厂家和经销商之间说不清楚的纠葛,使经销商(终端商)难以实现对消费者负责,所谓的服务只是嘴上提提而已。特别是国产品牌在品质口碑上一直较低,致使消费信用受阻,极大地影响了市场营销。这样的现实反射了行业素质低下,人力资源缺乏。面对中国汽车音响市场无市场观、无行业观、低级别竞争的现状,Freeway提出“人才战略”、“品牌战略”,从tCL集团公司、联想集团公司、远大集团公司、方正集团公司、富绅实业公司、德赛集团公司吸纳高层人才,组建了汽车音响行业的第一个营销中心。
中国汽车音响企业还在不断进步和探索中,部分企业目前的成功只是表明国产品牌是有机会和出路的。或许,Freeway能找到一条通往成功的路,但这条路绝对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国产汽车音响还普遍期待“国民待遇”的今天,谁都不可能有捷径。未来谁能带领国产品牌与国外品牌竞争,我们暂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