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火花塞供应美国市场
在株洲湘火炬火花塞有限责任公司的大事记里,有着这样的记录:
2006年,“火炬”火花塞收购美国德尔福火花塞工厂全套设备、技术和专利,轰动美国底特律。该设备全部于2008年投产,形成年产电阻型火花塞2亿只的能力。
2007年,“火炬”火花塞投资1000万元,兴建两个新厂房,为年产2亿只火花塞的蓝图作好准备。
2007年,“火炬”火花塞产销量突破9000万只,连续五年蝉联国内第一。
2008年,“火炬”火花塞产销量将达到1.2亿只,其中出口占45%,出口北美4000万只以上。
2008年,“火炬”火花塞在激烈竞争中战胜跨国公司,进入墨西哥市场。
2010年,“火炬”火花塞将进入全球同行业三甲。
在“火炬”火花塞不断前行的过程中,有一个人起了关键作用,他就是陈光云。
■ 技术领先 步步领先
1981年11月,作为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批全日制大学毕业生,陈光云被分配到当时的株洲火花塞厂。实习期满后,陈光云开始从事工艺设计工作。1984年从事产品开发,1989年担任产品设计室主任,1993年担任火花塞研究所副所长,1995年担任公司副总工程师、火花塞研究所所长,1999年担任公司总工程师。
搞技术研究的人总是对先进技术充满好奇与向往。1986年,从事产品开发的陈光云敏锐捕捉到来自市场的信息,认为在推广汽车电喷系统的情况下,必须开发抗无线电干扰的电阻型火花塞。他立即行动起来,筹集经费并开始研究。接下来的十余年里,陈光云常常夜以继日地在办公室查阅英文、日文专利文献并反复试验,成功开发出电阻型火花塞,“火炬”也成为当时国内惟一拥有这项核心技术的公司。
陈光云并没有满足。在率领研发团队顺利解决火花塞电阻料的问题后,他瞄准铂、铱金火花塞。1995年,一个50人的科研团队组成了。2000年,“火炬”铂、铱金火花塞正式推向市场。回忆当时的艰辛,陈光云说:“我们不知道会不会成功,就是凭着自信和冲劲坚持到最后。铂金火花塞最难的部分就是焊接,仅激光焊接设备,我们就换了好多台。事实证明,我们的资金、精力没有白费。更让人高兴的是,我们抢占了市场先机。” 据了解,铱金火花塞具有点火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发动机尾气排放低的显著优点,符合环保和发动机高性能的要求,代表了火花塞产品的发展趋势。
陈光云常说,敢为天下先,才敢做天下先之事。在率先推出铂、铱金火花塞之后,“火炬”又先后率先推出天燃气专用火花塞、油气两用火花塞、工业点火棒、小汽油机火花塞、多电极火花塞等,已经拥有近400种火花塞型号。从2004年开始,其产销量稳居国内同行业首位。
■ 建立优秀管理团队
创立核心价值观念
对企业来说,只有技术,管理不到位肯定不行。火炬火花塞是湖南第一家上市公司,上市后几年经济形势低迷,加之管理失误,企业出现生存危机。1998年,大股东德隆收购火炬,但投入大量资金仍未见成效。1999年,公司重金聘请“空降兵”管理企业,因管理文化的差异,企业内部产生矛盾与冲突,经营亏损更大,职业经理人也无心恋战。此时,竞争对手南京H公司与德国博世公司已合资,占有资金、设备、技术管理等各方面的绝对优势,火炬的市场一落千丈。
2000年,时任公司总工程师的陈光云在一片质疑声中走马上任总经理。面对公司举步维艰的局面,他果断调整管理团队,加强管理团队的学习与培训。当时有人提出,陈光云整天在车间转,抓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出去跑市场,能搞好企业?陈光云没有动摇,坚持认为质量是头等大事,并提出所谓的“质量管理二原则”。第一,狠抓产品质量永远是对的。第二,如果有错请参照第一条。
根据这个原则,企业开除了不少弄虚作假的人,也给予一些质量意识不强、专业性不强的管理人员免了职。很快,“火炬”的产品质量迅速提高,“火炬”品牌重新得到市场认可。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转变,由生产第一变成质量第一。随后不久,“火炬”成为火花塞行业第一个通过QS9000、德国TUV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
陈光云遵循的管理思路是先期策划。凡事预则立,要精细管理,变领导为管理,管理与领导有机结合。清晰的理念导入使团队成员领悟了核心价值观,并在实践中实现这些价值观。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
1995年,陈光云作为一名工程师来到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AC火花塞分部(德尔福)接受培训时,感觉还像“刘姥姥进大观园”。10年后,陈光云作为火炬的总经理收购这个现代化工厂的所有设备与技术专利时却感慨万千:“火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
2006年,由于德尔福与工会和通用的谈判不成功,突然宣布关闭底特律12家工厂,火花塞工厂也在关闭之列。陈光云抓住这个时机,作出收购德尔福火花塞工厂设备的决定。陈光云认为,如果接手德尔福的设备和市场,让德尔福把产品转移到中国来生产,将对解决火炬的市场、设备、技术以及员工就业问题大有益处。
谈判是艰难的。为了紧紧抓住机遇,陈光云和海外市场部的人员,经过两年多的艰苦谈判,战胜了捷克、印度的竞争者。此时的湘火炬集团正遭遇德隆危机,多家银行逼债,“火炬”火花塞北美转产项目也占用了数千万元流动资金。最终,“火炬”通过分期付款,开源节流等方式,奇迹般地完成了收购。从此,“火炬”火花塞的产能、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真正成为世界级的火花塞厂。
今年6月,“火炬”再次传来喜讯,其产品打败国外竞争对手,成功进入墨西哥售后市场,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成功典范之一。
陈光云经常对员工说,要将所有的不可能变成可能。这句话也被印在员工证上,激励着每一位员工。事实证明,只要拼搏,就有希望。2007年,陈光云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希望今后的出口订单占“火炬”业务量的50%。如今,这话早已实现。
在海外,现在每年有3000万~4000万只“火炬”火花塞供应美国市场,1000万只供应俄罗斯。在国内,“火炬”直接配套的汽车与发动机企业名录也在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不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