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认定中国输美钢制车轮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
3月20日,美国商务部做出裁决,认定中国输美钢制车轮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同日,美商务部还做出两项终裁:认定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输美化学增白剂存在倾销行为;认定中国输美镀锌钢丝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
3月21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针对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的反补贴调查结果,初步裁定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存在出口补帖,并且将会对这些产品征收5%以下的反补贴税。
尽管很多裁决是基于早已开始的“双反”调查,但是美国有意无意地多次推迟做出对中国相关产品的裁决,造成不到24小时之内,美国政府连续针对中国产品做出了4项肯定性裁决。
而此前,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还通过日落复审裁定,认定从中国市场进口的金属硅,会在可预见的时间内给美国相关产业造成持续的损害,由此将继续对此类产品征收反倾销税;此外,初裁中国输美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补贴行为。
从3月13日到20日,仅仅一周时间,美国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贸易救济行动多达6起。
中美贸易摩擦频率之高罕见
去年,中国出口美国钢制车轮超过8400万美元,一旦被征收惩罚性关税,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受到的影响巨大。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对此表示,伴随着经济地位攀升,中国贸易摩擦与日剧增。目前,中国的出口占世界总贸易额的比重不到10%,但是反倾销案件占世界的1/3,反补贴案件占世界的一半。
陈德铭强调,不仅是今年,美国从2006年开始,已连续7年对中国进行30多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其中24起案件征收了中国企业的双重高额关税。
中方“愿意就补贴问题和有关国家对话。”陈德铭说。
美国商务部相继对多类中国输美产品做出反倾销或反补贴调查的裁决,基本为后续针对这些产品征 “双反”关税扫清了道路。业内人士对此表示,今年,美国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救济行动频率之高实属罕见。
美贸易保护出现新特征
美国的一系列动作,凸显其国内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情绪明显升温,而且呈现出一些新特征和趋势。
一是“防守”与“进攻”并举。在“防守”方面,设立跨部门贸易执法中心,强化对国内贸易法律的执行,接连对中国产品发起“双反”调查,阻止有竞争力的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
在“进攻”方面,美国贸易代表罗恩·柯克近期多次表示,美国政府今后将帮助美国企业和产品打开他国市场,特别是美国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机械产品和服务产品市场,为美国企业创造竞争和扩张机会。
二是,频频动用隐蔽性更强的“337调查”,以保护专利为名打压中国产品。仅2月下旬以来,就有15家中国公司涉案,产品包括激光打印墨盒、照相手机、平板电脑、可调节能荧光灯等。据统计,2011年美国对中国企业发起的“337调查”多达16起。
三是,联合其他发达国家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平台,对中国稀土等原材料出口管制施压,试图打着“尊重国际规则和程序”的旗号,行贸易救济之名。
政府换届是潜在动因
据分析,美国对华贸易救济行动增多背后,除显而易见的经济因素外,更有大选年的政治利益考量。
除总统大选外,美国国会众议员和1/3的参议员今年也面临换届,因此从白宫到国会,均在竭力打造公众利益捍卫者的形象。而在美国部分政界人士眼中,以创造就业机会为由祭起贸易保护主义大旗,是争取选民的最有效手段。
相关人士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在大选年将更加频繁。美国贸易代表柯克日前在国会听证会上更直言不讳地说,今年奥巴马政府将对中国等贸易伙伴发起更多贸易救济调查,并将通过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商贸联委会等平台,敦促中国开放市场。